本谱导航
Netor族谱总列表
Netor直通车
族谱赞助
相关族谱
1/2页 1 2 向后>>
哈姓  中原何时以“哈”为姓

族谱介绍

    中原何时以“哈”为姓
  
  一、历史背景
  公元1368年,中原人建立了明王朝,元顺帝从元大都(北京)迁的漠北后,游牧民族的蒙元帝国,结束了在中原近百年的统治。
  在改朝换代的政治背景下,被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西征时,从中亚等地区俘虏和征召来华的人,一部分随蒙古人到了漠北,大部分滞留中原,成了真正的天涯沦落群体,。
  明王朝有条件的接收了这些人,成为现在回族先辈的主体。
  明太祖朱元璋,北伐时发布的《谕中原檄》提出了:
  “驱逐胡虏,恢复中华,立纲陈纪,救济斯民”的斗争口号。
  并说他出兵北伐旨在“复汉官之威仪”。
  宣布:“归我者永安于中华,背我者自窜于塞外”,“如蒙古、色目,虽非华夏族类,然同生天地之间,有能知礼义、愿为臣民者,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。”
  《 摘自:“皇明诏令”卷1 》
  洪武元年二月,他下诏复唐式衣冠,即禁用“胡服、胡语、胡姓”。
  《 摘自:“皇明诏令”卷30 》
  许多蒙古、色目人入仕之后,纷纷改用汉姓汉名。后来,朱元璋觉得此举有悖“先王致谨氏族之道”,才又下令“禁蒙古、色目人更易姓名”。
  《 摘自:“皇明诏令”卷51 》
  明朝,洪武六年闰十一月,明太祖朱元璋,颁布制定了《大明律》。
  朱元璋禁止蒙古、色目人在本民族内部自相嫁娶。
  《大明律集解附例》规定;“凡蒙古、色目人,听与中国人(指汉族人)为婚姻,务要两相情愿,不许本类自相嫁娶。违者,杖八十,男女入官为奴。其中国人不愿与回回、钦察为婚姻者,听从本类自相嫁娶,不在禁限。”
  当时人认为这种规定是因为“恐其种类日滋也。听其本类为婚者,又悯其种类成色也。立法严而用心恕,所以羁靡异类也”。
  《 摘自:“大明律”卷6,户律,婚姻“蒙古色目人婚姻” 》
  
  “禁胡服、胡语、胡姓名”,“胡人不能自相嫁娶”等限制和汉化胡人的政策,强迫胡人接受了中原文化(汉文化)。
  但是,也在这一政策的前提下,接纳了回族先辈成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。
  用现在的话说:给了绿卡、准予定居,最后加入了中国国籍。
  中原人民接纳了他们!也养育了他们的子孙!
  元明时期,西域和北元入附中原的的胡人(色目人),在明王朝建立后,明中期以前,都改了汉姓!例如:
  
  二、明中期以前西域来华者,名字有哈字发音者,并没有改为哈姓。
  例如:
  (1)、哈剌歹的后裔在明代赐“毛”姓
  据史载,(元)邓文原《巩固武惠公神道碑》,见《巴西文集》卷上。
  元朝统一后,居留河南南阳的一部分哈剌鲁军人,在其首领哈剌歹的率领下,奉命屯驻于庆元(浙江宁波)一带。
  《 古元代东迁西域人屯田论述《西域研究》2001年第四期 马建春 》
   据《明史、毛忠传》载:“毛忠,字允诚,初名哈喇,西陵人。
  (中国名人大辞典里注为“凉州人”)
  曾祖哈剌歹,洪武初归附,起行伍为千户,战殁。
  祖拜都从征哈密,亦战殁。
  父宝以骁勇充总旗,至永昌百户。
  正统十年(公元1445年),毛忠以守边劳,进同知,始赐姓。
  正统十三年(公元1448年),……始赐名忠。
  另《殊域周咨录》的《天方国》、《吐鲁番》卷中,亦有回回通事(翻译)毛见、毛进。
  毛姓回族主要分布于新疆和甘肃。
  
  (2)、哈剌得的后裔在明代为刘姓,非赐即改。
  哈刺得,《元史》卷,三二有传。
  他的功在灭南宋。
  初从军攻襄樊,这是蒙古军灭宋的一个重要战役。
  过江后攻克宋之江阴、许浦、金山、上海、崇明、金浦,守定海港口。
  后至温州,镇守沿海上下。
  积功至沿海上万户府达鲁花赤,浙东道宣慰使。
  大德五年(公元1301年),征召入见,擢资德大夫、云南行省右丞,偕刘深征八百媳妇国,丧师而还,以罪废,卒于汝州。
  皇庆元年(公元1312年),赠荣禄大夫、平章政事、巩国公,溢武惠。
  子哈刺不花,袭沿海万户府达鲁花赤。
  哈剌不花的后裔在明代选择了刘姓,并溶入回族。
  元至正十七年(1357年),河南行省平幸政事刘哈刺不花,《元史》言“其先江西人”。
  “哈刺不花”属“探马赤军户”身份。
  受回回人泰不华(达不华)赏识推举为椽史(属员)哈剌鲁人。
  哈剌不花的后裔刘姓,非赐即改。
  
  (3)、答失蛮的后裔在明代选择了白姓,并溶入回族。
  现居广西桂林的白姓回族,谱系称始祖为伯笃鲁丁。
  据《元诗选》记载,伯笃鲁丁字至道,称鲁至道,答失蛮人,进士。
  至元三年(1266年),任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副使。
  因“伯”与“白”对音,其后裔先取“伯”为姓,后改白姓。
  又据《新元史氏族表》载,西域回回伯德那之子察罕,元仁宗赐予其白姓。
  
  (4)、哈铭的后裔在明代选择了白姓,并溶入回族。
  哈铭(原名杨铭),其父哈只(哈密回回杨直)是明朝官员通事。
  作为外交官被瓦刺部扣留,因通晓蒙语被英宗留在身边。
  英宗北狩有翊戴之功,天顺英宗复辟,哈铭举家内附,任锦衣卫指挥佥事。
  卒后,子阿讨刺袭职,赐姓白名瑜。
  瑜子白镔,镔之子白澜、白赢及五世白镛、六世白廷圭、七世白三捷。
  均延用白姓并世袭锦衣卫指挥使。
  
  (5)、哈剌①的后裔在明代选择了“孙”姓
  胡人,洪武四年内附,永乐二年升副千户,七年调卢龙(今河北卢龙县)
  准更姓名孙盛。(康熙永平府志九),(卢龙卫选簿二四)。
  (6)、哈剌⑤的后裔在明代选择了“张”姓
  胡人,内附中朝,命于燕山左卫带俸,永乐八年升为千户,更姓名张友。
  (燕山左卫选簿四八)。
  (7)、哈剌章的后裔在明代选择了“于”姓
  胡人,洪武初来归,累功升金山卫副千户,更姓名曰于兴。
  (金山卫选簿二四)。
  
  以上仅举七例,他们更姓名的时间均在明中期以前。
  三、“土木之变”,明王朝开始衰败,被迫逐步改变原有的国策。
  对西域和北元的游牧民族政权,采取了赎买政策,请来入仕(当官),给房屋田产和生活必需品,带俸,职务可以世袭,不再强调大明律的规定等。
 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鸿翔,自1931年起,历经40多年,搜集明代各民族人士入附中原的历史资料,整理汇编出入附中原后入仕(作官)者3267人的相关资料,编辑出版了“明代各民族人士入仕中原考” ,书中的绪言中写到:
  盖明自太祖崛起淮甸,化家为国,成祖继武,声威益振,一时殊风异俗,若女真、鞑靼、兀良哈、瓦剌、哈密、沙州、西番、扯儿禅、车儿禅、土鲁番、赤斤蒙古、撒里畏吾儿、别失八里、撒马儿罕、回回钦察、番国、高丽、交阯、暹罗、阿速、古里、天方诸部族,畏威怀德,相率内附。
  明为怀柔远人,固我边围,于是授之职位以结其心,赐之田园以固其志,而来归者逐乐不思蜀,改名易姓,占籍华土,久而乃为中原之新氏族矣。
  《 摘自:“明代各民族人士入仕中原考”第1页 》
  
  所以各民族人士入仕中原者,不再是改为中原的传统姓氏,改为具有少数民族名字发音的的姓氏,例如:哈姓、脱姓、摆姓等等,这些姓氏绝大多数源于明中后期。
  有的地方,将中原哈姓上溯到永乐年间入仕中原,朱隷发动推翻他侄儿皇位的“靖难之役”,迁都北京的那个历史时期,在明实录等和明代其他历史文献上,即查证不到依据,也不符合历史背景。
  
   哈氏后人皓月2008年5月于北京
  
  
网同族谱号:4366
本谱未与园区关联
族谱世系树
本谱共1代
本谱由Netor用户【hbcdata】建立并维护

注册|登录|帮助|快捷
关于NETOR | 招聘信息 | 联系邮箱 | 策略联盟
Copyright (C)2000-2024 netor.net.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:400-088-0131 微信:15011475923 微博:关注Netor纪念
沪ICP备17033281号-1  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5253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